课题研究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旧站栏目>教研大本营>课题研究> 文章

课题《中班幼儿折纸与感统训练相融合的研究》过程性资料2

发布时间:2017/4/10 15:18:07 作者:史玉霞 浏览量:398次

我班幼儿折纸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一;适合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第一次教班上小朋友们学看图示折双三角形,我按照一本折纸书上的图示;将折双三角形的几个步骤花在了黑板上,让小朋友观察后说一说每一步是怎么折,小朋友们在我的引导下基本能说出来所以然来,可是在动手看图示折的环节中,我发现了问题;在折到关键一步—将小正方形拉成三角形时,孩子们有些不知所措,脸上露出了为难的表情,有的还喊出来“老师,我不会”那次活动中,只有四个孩子是靠着自己看图示这出了双三角。

  活动后,我对孩子们的反应和表现进行了反思:是这个图是不容易理解?是我是反的方法不够清楚?还是我讲得不够清楚?。。。。。在反思的时候,突然想起自己以前折双三角形并不是用的这个方法,只是这次为了让小朋友看图示,才照着折纸书画的,我何不用我以前折得顺手的一种方法再教小朋友折一次。

  我决定组织小朋友第二次学习折双三角,这次我将折纸的图示进行了变换,换成了我以前常用的一种折法,当我件四个步骤画在黑板上,有些孩子甚至不需要我的讲解,就自己看这图是折出了双三角形,那些理解能力稍差的孩子在我稍作讲解和示范后也取得了成功,只有个别动手能力的幼儿是我一对一进行地指导。

  真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由于折纸书编者的不同和折纸不同和折纸习惯的不同,折纸的方法和步骤也有不同,但是只要找对适合班上幼儿学习特点的折法,就会取得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观察记录二:相信孩子,让他们自己折

  在学折《禅》时,我将折纸的图示挂在黑板上。在活动的导入阶段,我很神秘的出示了自己折的禅,小朋友们对我用红色纸折出的禅表现出极大兴趣。

  接下来我就让小朋友观察图示,说一说哪里看懂了,哪里看不懂,孩子们对我出示的图示观察的很仔细,基本上都将每一个步骤该怎么折都讲了出来。

  在幼儿折的阶段,我进行了一次尝试,让小朋友自己看图示折,如果在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举手告诉老师,说实话,我自己心里也没有底不知道孩子们是否可以成功,没有想到,陆续有孩子举着折好的“蝉”想我示意,那一脸的开心让我心里也喜滋滋的,自己看来是小瞧孩子们了!

  有几个孩子对图示理解出现了错误,在折第三部时,将纸上下颠倒了,在我提示后很快也折好了;有几个孩子在第六步时遇到了困难,需要我提醒“将纸转过去,在后面折翅膀”...或在我的提示下,或在同伴的帮助下,全班的孩子都将“蝉”高高地就给我看,那种“我成功了”的快乐从孩子们的眼里可以读到。。。。

  在活动结束时,我对孩子们提了一个任务—回家教爸爸妈妈折一“蝉”;许多家长对孩子们自己能看图折出“蝉”来也很高兴,觉得看图示折纸的办法真好!

  这是一次大胆地放手尝试,没有想到真的取得很不错的效果,只要教师敢于放手,你就会看到孩子们不一样的表现。看到孩子们的进步,我也体验到进行折纸研究的妙处;

观察记录三:对折纸感兴趣

  中午吃好饭等待时间,我原计划是让孩子们看“书吧”里的图书,可是有孩子提议折纸,结果许多孩子都赞成,于是我也“顺应民意”,让吃好饭的孩子在小椅子上折纸,等待没有吃好饭的孩子。

  有几个孩子不时站到的折纸区那儿,去看看我新帖的图示;有的孩子还沉浸在折出老师教过的所有折纸中;还有的孩子不时跑到我的身边,“老师,你来看我折的小房子”。“我妈妈教我折的衣服。”…….从孩子们的话语中,我知道了许多家长对我班开展的折纸与感统训练相融合的研究是非常支持的,有不少家长还从书店买了折纸的图书,在家里教孩子折,这些在家里学会折纸的孩子到幼儿园后,就成了其他孩子心目中的“小老师”,不少孩子围着这些个“小老师”,跟着他学新本领。

  从孩子们主动要求折纸,可以看出他们已经爱上了折纸这个“技术活”,以为折纸不仅只是打发等待别人的时间,还能在这其中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赏。

  教师收获的是业务素质的提升,孩子们收获着技能技巧的掌握和自信心的培养,家长们也学会了如何在家里陪孩子们“做中玩,玩中乐,乐中学”!

观察记录四:比一比就能看出来差距

  今天上午开展了第一个折纸比赛活动——猴子爬树,是我班和其他班的孩子比赛。昨天我就将折纸的图示画好。昨天还利用小朋友起床后的时间,让所有的孩子都来折一折双正方形,因为这一技巧的掌握是进行今天折纸活动的重要一步。

  昨天的纸折练习中,我原来班上的幼儿大部分都独立折出了双正方形,只有两个孩子需要老师帮忙,而另一个班的孩子则对双正方形显得很陌生,纷纷表示不会。于是我让会的孩子教不会的孩子。很快,那些刚才喊“不会”的孩子也能在“小老师”的帮助下折出了双正方形。。。。。

  今天上午的折纸活动中,我考虑到班上小朋友的学习基础不同,所以在一开始,就对图示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我原来班上的孩子对这个图示显得很熟悉,有的竟然看出和“猪头”的前两个步骤是一样的,只是多了一个“里外对折”的标记,我告诉小朋友这个里外对折就是像折扇子一样的,小朋友们恍然大悟,我还当场演示了一番,小朋友们纷纷表示看懂了。

“猴子爬树”的第三步骤是需要剪刀帮助的,所以我在小朋友开始折纸的时候没有将剪刀发到桌上,而是要求折到第三步的孩子到老师这儿拿剪刀,这样我可以在小朋友下剪刀之前把一个关。

  折纸开始了,原来有过看图示折纸经验的孩子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成功地折出了作品,还饶有兴趣地给“小猴子”装饰面部;而那些没有看图示折纸经验的孩子做他们的“小老师”。。。。

  慢慢地所有的孩子都在位置上玩起了“猴子爬树”的比赛游戏;一个个绽开的笑脸让我体验到折纸与感统训练相融合的研究开展得真有效果,没有比较前,我只是觉得班上的孩子动手能力增强了;现在有了平行班级的比较,让我很有成就感。

  折纸与感统训练相融合的研究真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研究,没有进行和开展过的孩子是有着质的区别,会看图示折纸的孩子是“一点就通”,而且老师教的也很轻松。

  这段时间的折纸与感统训练相融合的研究课题,无论是班上的幼儿还是我自己,都在整个过程中受益匪浅。

孩子的收获

1、迷上了折纸

  相比较之前不喜欢折纸,现在班上的幼儿对折纸有了近乎着魔的喜爱,无论是在美工区还是在吃好饭后的自主活动时间,班上小朋友常会要求折纸,有的孩子还让父母上书店买来一些折纸的图书,一有空就三五成群地在一起研讨、折纸,在班上小朋友看来折纸活动是一项非常好玩的游戏。

2、动手能力明显增强

  这段时间坚持不懈的折纸活动的开展,我们看到了班上幼儿的动手能力有了显著地进步,折纸让他们的手部小肌肉变得发达了,手部动作变得精细了,在其他活动中,如建构、绘画、泥工、生活活动中都可以感受到幼儿动手能力的增强。

3、学会了废物利用

  在进行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向孩子们倡导了“只要合理利用,废旧 也是宝贝”的环保理念。在折纸时,发动家长中带来彩色印刷纸和广告纸,这些小小举措不仅大大提高了纸的使用概率,而且小朋友发现这些彩色纸折出的东西更漂亮、更耐用,还让幼儿从小知道废物可以多次回收、利用。

4、幼儿更加自信、主动

  折纸,让小朋友们经常会有成功的体验,小朋友在父母的眼中也变聪明能干了,尤其是那些在集体面前不敢表现自己的幼儿,通过折纸活动,发现了自己的优势,有时还能够充当同伴的“小老师”,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幼儿的信心,让他们乐意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变得更自信,更主动!

5、幼儿想象力得到拓展

  在折纸过程中,我们给幼儿安排的折纸内容遵循了从易到难的规律,对同一折法的内容逐一加深难度,如折小家伙、灯笼、沙发、衣服等是属于同一系列的折纸内容,小朋友在折会了一个的基础上对其他的折法就会举一反三,还能够自己变成一个想象出来的物品,让幼儿的想象力得到了拓展!

我的感悟

1、更新理念要从实战开始。

  无论什么教育理论不付诸于实践就是虚空的,不着边际的,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的实践工作了理论的支撑,是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成为一名有远见和卓识的新时代教师。

2、要重视幼儿的自主、互助式学习方式

  在这段时间的研究过程中,我欣喜地发现;小朋友与同伴之间的互动式学习,是很好的学习形式,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我们更要充分发挥这种学习方式的作用,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游戏,学习!

3、有付出就会有收获。

  在这段时间中,我有过困惑,有过担忧,有过迷茫,但是我坚持下来了,所以得到更多是惊喜和快乐,尤其是看到班上幼儿有了长进,那种激动和欣慰是旁人无法体会的。

4、合理利用家长资源,家长更理解和支持我们工作

  在研究幼儿折纸与感统训练相融合的过程中,让家长知道并参与其中,家长们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在研究中,家长见证了我们的用心和孩子们的成长,对我们的工作也更加配合,正因为有了所有家长的积极参与,我的课题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茶!

版权所有©南京市江宁区禄口万象路幼儿园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万象路9号 电话:025-52770160管理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 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