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民间游戏促农村幼儿园发展
发布时间:2017/4/6 9:20:54 作者:秦如月 浏览量:404次
摘要:游戏,是儿童早期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幼儿的主要活动。随着社会的进步,农村人也逐渐步入现代化生活,农村幼儿园的办园条件日益改善,幼儿的游戏材料、玩具及活动场地都日益丰富。农村的幼儿老师对孩子的游戏类型、规则越来越细化,但孩子却越来越沉迷于动感玩具和神奇动画片。品种繁多的教玩具,古怪精灵的动画片,过多的安全考虑,过多的知识早教,所有这些让农村的孩子越来越远离民间游戏。
关键词:游戏、民间游戏、农村幼儿园
正文: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幼儿园指导纲要》中同时指出:“玩是幼儿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而我们农村经济相对落后,资金不足,买不起高档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因此老师们往往用各种方式侵占甚至剥夺孩子们做的时间与机会,或延长上课时间,或是以复习儿歌、故事替代,或是让孩子们排排坐,等待教师布置环境等等,或将少的可怜的几样玩具分给孩子们,这样的游戏怎使孩子们的语言交往,合作能力得到发展?想象与创造能力得到培养?!而新《纲要》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同时必须保证幼儿每天两小时的户外活动。
一、农村幼儿园开发民间游戏的背景
民间游戏源远流长,一般难确定其某一个游戏形成的确切年代,也无从考证其作者。由于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无论什么年代,儿童总是在游戏中成长。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我们幼儿园教学的主要手段。
(一)时代发展的需要
首先,民间游戏的开发弘扬了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它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流传和发展已成为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着中华民族共有的行为、思维、感情和交流模式。民间游戏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支瑰丽奇葩,散发着永恒的味道。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使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代代相传。
其次,民间游戏的开发符合《纲要》的精神。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对我们幼儿园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间游戏在不断挖掘、整理、实施的过程中使广大教师改变对民间游戏原有的看法和态度,有利于教师教育观、儿童观、游戏观的更新,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通过教师与家长、孩子的共同参与、改编、创新和发展,以崭新的面貌走入幼儿的生活,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元素渗透于幼儿园的教学之中。
(二)先天的条件、优势
民间游戏发源于农村,农村幼儿园的孩子大部分都来自农村,受长辈们的影响孩子们往往都会几个民间小游戏如《打大麦》、《跳格子》、《老鹰捉小鸡》等。就拿我们幼儿园来说,大多数幼儿都是由爷爷奶奶看管,他们会经常和孩子玩一些他们儿时的游戏,而我园环境优美、空气新鲜、阳光充足,适合开展各类活动和游戏。
二、农村幼儿园开发民间游戏课程
当前,不少幼儿园都在根据本园、本地区的特点进行园本课程开发。农村幼儿园可以考虑加强对民间游戏的分析和研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将各种民间游戏分类,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开展民间传统游戏。这不但为农村幼儿园找到了利用社会资源解决教育条件不足的好办法,丰富了教育活动内容,也为农村幼儿提供了感受和体验家乡传统文化的机会,培养了幼儿亲近社会、尊重和热爱本土文化的情感,也为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奠定了基础。
(一)发动教师和家长,广泛收集民间游戏素材。
民间游戏虽然内容丰富,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家长对民间游戏有些偏见,他们开始不喜欢幼儿玩民间游戏。同时,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善于对幼儿进行特长培养,带领幼儿参加各种特长兴趣班学习;家长或者从幼儿的安全考虑,将幼儿“圈”在家里,自己玩家长为他们购置的各种高档玩具,幼儿没有玩伴,缺少与同伴的沟通与交流,导致民间游戏濒临消亡。为此,我们可以召开幼儿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民间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性,引导家长对民间游戏形成正确的认识,支持幼儿玩民间游戏。然后,发动教师和家长,带领幼儿一起玩大人们小时候玩的民间游戏,极大地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通过多种渠道帮助班级收集民间游戏素材,并将搜集到的民间游戏内容记录整理带到幼儿园,我们再对收集到的民间游戏重新进行筛选整理,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民间游戏打印装订,印制《民间游戏集锦》一书,对各班开展民间游戏进行具体的指导。
(二)分类开展,与幼儿园课程互相融合。
为方便幼儿进行游戏,我们可将收集到的民间游戏分为四大类:民间体育游戏、民间智力游戏、民间美术游戏和民间童谣说唱,密切与幼儿游戏活动结合,在幼儿区角活动时间,渗透开展民间游戏。如益智区投放翻绳、各种民间游戏棋(考状元、老虎吃小人、过大梁、憋死牛等),在科探区投放“捻捻转”、“绕饶转”,在美工区增加泥塑、剪纸,在音乐表演区,投放彩绸、旱船、民间表演头饰、绸扇等,在体育区投放高跷、沙包、皮筋、跳绳等,并结合共同生活的教育目标,将一些民间游戏设计到集体体育活动中,既丰富了幼儿游戏内容,又扩展了幼儿游戏空间,为幼儿创造了动手动脑、锻炼身体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丁海东:《学前游戏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 钱庆红:《乡土资源——农村孩子自主游戏的瑰宝》,《学前教育》2009年第1期。
[4] 侯秀珍、肖艳:《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与实施》
[5] 网络:《浅谈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
[6]王蔚:《传统民间游戏开发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