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良好进餐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17/4/13 9:36:03 作者:孙婧婧 浏览量:642次
姓 名 |
孙婧婧 |
学 校 |
南京市江宁区禄口第一幼儿园 |
类 别 |
幼 教 | |
文化程度 |
本科 |
职 务 |
教师 |
电 话 |
| |
课题名称 |
《幼儿良好进餐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 | |||||
关键词界定及课题名称解读 |
关键词界定: 幼儿良好进餐行为是指幼儿在进餐时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 养成教育是指在进餐教育中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定形。 例如幼儿在进餐时正确使用餐具、具备良好用餐姿势;不挑食,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碗内的干净与整洁;初步学会与人共餐时的礼节,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声音等。 课题名称解读: 农村有丰富的民间游戏,农村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尽管我们的孩子都生活在农村,但他们对农村的各种资源、对身边丰富有生气、充满活力的大自然视而不见。依据所处农村这一特殊环境,依据孩子喜欢游戏的特点,依据教师有小时候玩民间游戏的基础和有丰富农村资源的条件,开展幼儿园农村游戏的探索有着深渊的意义。在物质文明发展的今天,探索开展幼儿园农村游戏,是非常有意义的,让农村宝贵的资源不流失,把农村特有的东西继承下来。 | |||||
课题的理论依据或相关政策依据 |
我国最早从事儿童心理研究的陈鹤琴先生说:“从出生到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要求:“幼儿园应把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其在健康领域目标第二条中有明确表述: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健康领域内容与要求中也明确提出:“幼儿园要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 幼儿时期是个性倾向开始萌芽的时期,神经可塑性大,婴幼儿容易接受影响和教育,并将留下深刻的痕迹,这时良好的教育将使幼儿终身受益。国内外的研究一致表明: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幼儿的某些行为有一个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内个体处在一种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如果给予必要的刺激和帮助,某种行为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并产生长久的影响。尤其学前期幼儿,他们的可塑性强,能够敏锐地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规则要求的理想时期,更是进餐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养成良好地饮食、进餐行为习惯,摄取丰富的营养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保证。然而,当今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使幼儿在家中养成许多不良的进餐习惯,导致很多幼儿对进餐不感兴趣,有时甚至表现为厌恶,进餐时思想分散,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将饭菜含在嘴中不咽下去,咀嚼吞咽慢。有的幼儿是边吃饭,边跑,边玩,有许多幼儿有严重的挑食现象。我们曾观察过,初入园时能愉快独立进餐的幼儿大约只有20%。有的幼儿虽然会自己吃, 但习惯不好,满桌满地都是饭粒、菜汤,在进餐速度上也有很大的差别,幼儿挑食现象也较普遍。长此以往,将使幼儿身体得不到基本的营养保证,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也使幼儿失去了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以后纠正起来更加不易。不良的进餐行为还会使幼儿表现出素质低下的外在表现,严重影响着幼儿的社会交往以及个性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觉得幼儿的进餐现状迫切需要幼儿园对幼儿进行良好进餐行为的补偿性教育,以此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 |||||
课题研究的目标 |
研究目标:(一)卫生进餐(餐前洗手,餐后漱口;认真清洗,不拥挤、不打闹、不玩水;注意桌面清洁。) (二)健康进餐(不厌食,能情绪愉快的进餐。不挑食,细嚼慢咽地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 (三)礼貌进餐(不喧哗。不让餐具碰撞发出过大的响声,不敲碗筷。正确使用餐具,不用手抓饭。用餐后餐具物归原处。) | |||||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研究内容: (一)通过调查,研究幼儿进餐习惯与身长发育情况的相互关系。 (二)小班幼儿进餐技能的指导。 (三)小班幼儿良好进餐行为习惯的培养,纠正幼儿的不良进餐行为,并初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行动研究法:通过在日常的教学中创设一些情境活动,进行幼儿进餐礼仪技能的训练,根据实际工作者的现状调查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调查边研究,教师对自己采取的教育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要进行设计——探索——反思——总结。注意教师的示范、讲解和教育评价。 | |||||
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 |
研究过程: (一)调查了解幼儿进餐行为现状及与身长发育情况的相互关系。 A、 通过家访、调查、座谈、观察等手段,了解小班刚入园幼儿进餐行为的现状(包括餐前是否懂得洗手,能否独立进餐;会不会偏食,用餐时间等)。 B、 调查了解幼儿的体检结果与平时进餐习惯之间的相互关系。 C、分析小班幼儿造成进餐不良习惯问题的诸多原因。 (二)多方面、多形式地培养小班幼儿进餐行为习惯。 A、利用各种集体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进餐习惯。 B、在一些特定的时间对进餐行为加以示范传授,在现场进行规范的演示,有利于幼儿的进一步的掌握。 C、积极开展各类区角、游戏活动,为幼儿掌握及巩固良好进餐行为提供的机会和条件。 D、利用环境进行濡染,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进餐行为的培养和训练。 E、对特殊幼儿进行个案跟踪观察,记录对他们所进行的一些研究方法与手段,以便用来进行个案的研究。 F、密切家园联系,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研究方法: (一)调查法:通过谈话、问卷等了解小班幼儿进餐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做出比较客观和科学的分析。 (二)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餐行为的表现情况,并进行记录、跟踪、分析。 (三)经验总结法: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幼儿进餐教育的理论,提高理论水平。学习先进的成功经验。举办专题讲座,针对实际解决问题。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定期不定期举办成果展示活动,如学习心得,论文交流,经验介绍,补充、完善实验,扩大实验成果。 (四)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个别幼儿进行跟踪培养观察,了解记录其能力形成的过程与方法。 课题研究的条件: 首先我园是河南省示范幼儿园,有近三十年的办园经验,幼儿园管理和教学质量堪称一流,曾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幼儿问题行为游戏矫正实验基地”,参与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学“九五”规划课题研究,并已有多项省、市级课题结项,我园的省级课题《幼儿一日生活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于二00八年九月份顺利结题,并通过了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专家组的鉴定,荣获了河南省优秀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我园硬件设施完善,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可为课题研究提供全方位资料支持,现代化教学实验仪器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 | |||||
课题研究的条件及预期成果 |
研究阶段及内容 |
阶段性成果内容及形式 | ||||
前期准备阶段(2010年10月——2010年11月) |
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对托班幼儿进餐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原因 | |||||
具体实施阶段(2010年11月—2011年8月) |
对幼儿进餐行为进行前期测评,分析不良进餐习惯形成的原因 | |||||
总结汇报阶段(2011年8月——2011年10月) |
(1)对幼儿的进餐行为进行后期测评。 (2)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经验资料:相关照片资料、观察记录、反思笔记、典型案例、教案设计、论文、研究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