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大怪物》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7/4/9 21:53:07 作者:毕文娟 浏览量:370次
为了让孩子了解吃完酸性东西不刷牙,容易造成龋齿的危害,我们设计了科学活动“酸性大怪物”,让幼儿明白龋齿形成的原因。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对操作、探究很感兴趣,通过用醋泡鸡蛋壳并在每天的区域游戏活动时间和课间观察它们发生的化学反应,幼儿体会了探索过程的快乐,观察能力得到提高,动手能力、注意力、嗅觉也不同程度提高了。在这次活动中,师幼合作进行了简单而平常的活动准备,为幼儿提供了全面探索的机会,孩子们乐于参与,积极发现。
看到孩子们兴趣浓厚,我在反思:如果作为教师不能很好地营造幼儿学习科学的氛围,而是按自己的一时主宰幼儿,把教师的权威凌驾于幼儿之上,孩子的思维空间将收到遏制。如果教师没有把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定位于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做准备上,那么教师在组织科学活动时,优先考虑的是知识灌输,而不是情感态度的培养,没有把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主动性、创造性和责任感放在首位,没有重视孩子探究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但我庆幸,我不是这样的老师,在“酸性大怪物”活动中,我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操作,幼儿观察到泡过醋的鸡蛋壳和新鲜的鸡蛋壳之间的区别,教师又提供了水和可乐进行了对比实验,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实验结果,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最后请幼儿每天注意观察蛋壳的变化,并做记录,使他们逐渐发现蛀牙的原因。在本活动中,我能够依据幼儿的特点,设计了质疑、猜测、验证、交流等环节,让孩子们在每个环节中对不同的液体是否能使鸡蛋壳变软进行了层层深入的了解,使孩子们的观察记录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有很大提高,从而初步养成了用科学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探究意识和能力。